溯溪的裝備相當多,為了安全第一的原則常見的裝備大概如下:

 

登山友賣常用的高筒溯溪鞋,對腳的支撐保護不盡理想,不是設計來重裝溯溪,將就著用,一雙約五百餘克(26號),低筒無拉鍊的支撐性則更差,最好不要。日本有較豪華型的,但買不到。溪釣磯釣用的防滑鞋有釘鞋底、毛氈底、兩指式等等,但支撐性似乎也沒有特別好的。飛狼的溯溪鞋保護性不錯,主要是鞋底鞋跟加厚,可是約一千五的價位讓人較難接受(1999.5月)。草鞋:早期常用,釣具店有售,使用前先泡水,聽說可綁在溯溪鞋底使用?

想加強保護的話:

腳踝:可用運動用護踝,腳踝扭傷在溯溪是蠻常見的傷害。

腳底:一腳蹬到石頭上,若只有腳弓受力很容易受傷,可以考慮不吸水材質的鞋墊,鞋子要買大些。

腳指:不太好解決,除了鞋子買大點。寧可哪天你要leading 5.9時再和隊友換小鞋子,也不要老是踢得腳指痛甚至掉指甲。

護膝:

一般運動護膝:

前方棉墊可防撞傷,束緊力可保護膝蓋韌帶,溯溪或一般爬山都好用。無棉墊的較無撞擊保護,且較容易往下滑。

防寒布護膝:

同於溯溪鞋、防寒衣

(濕式潛水衣)的材料:neoprene(尼奧普林),本篇姑且稱做潛水布好了,以魔鬼氈束繁,多種設計,價位約在三五百,在水中保暖性佳,但相對有時較悶熱,對撞擊保護較差。

輪刀護膝:

一對數十元起,有塑膠殼那種。特殊情形,有舊傷怕撞到之類的情形使用。

護脛:

潛水布材質,分尺寸,非必備,但對小腿保暖、防抽筋、防蛇咬、保護脛骨,多少有用。有護脛或長褲蓋住溯溪鞋口時,沙子較不會掉進鞋內。個人不太喜歡用,因為不合腳,會往下滑。

有種由腳踝一直延伸到大腿的長護脛,據說相當好用,最好是量身訂做的,就幾乎不會滑下來。這樣直接涵蓋了護脛、護膝、防寒褲的功能,配短褲,或再加件排汗長褲即可。

衣物:

一般排汗衣或籃球洞洞衣之類,快乾較不會起疹子,特別是水中有機質較多的溪。貼身者較不會冷。溯溪時建議女性勿穿白色外衣,可考慮運動內衣。

褲子,一般不特別講究的話,有兩種方式。一是就穿二三百元的尼龍運動長褲,爬山也這件,溯溪也這件。二是長排汗褲,外面再穿短褲以防磨破,也可再加護膝護脛,但排汗褲還是易勾破

防寒衣:

neoprene(有人直譯為尼奧普林,或潛水布、防寒布、PU發泡布...等)貼身為佳,若買現成的不可有太大空隙,不然空隙積水會冷。可直接穿或裡面加排汗衣。考慮攜帶重量和不妨礙運動。到潛水用品店,量身訂做一件前開拉鍊5或

6mm厚的背心約一千到兩千,可自選顏色布料花紋形式等。非必需品,但怕冷或溯高山溪時很好用。

其他衣物:

防寒束腹、溯溪手套、防寒布泳帽

西裝吊帶:

運動長褲吸水易往下掉,褲帶綁緊,或在上端折一兩折,或用西裝吊帶,平常爬山有人用它來吊雨褲。

頭盔:

岩盔、工地帽(NT80)、瓜皮式安全帽(NT80起)、單車帽...等,考慮內襯吸水問題。

蛙鏡:

無色佳,考慮是否要有度數。生火煮飯時也可防煙薰。

隱形眼鏡:

目前(1999)日拋式一月份60片不到二千,二週拋式一盒六片400。

透明厚塑膠袋:

後車站

膠業行有售,選厚的(0.08mm)。強度遠勝大黑垃圾袋。大背包約用2.5乘4尺或2.5乘3.5尺,一個8到10元,每天打包前檢查小破洞,擦乾後用膠帶補好,甚至可用好幾隊。無露宿袋時可套在腳上擋雨。再買些小的包睡袋用。

防水袋(Dry bag):

非必需品

大型:55升,若背包的腰圍剛好配合(如Sharpa 65L)會蠻好用的,除了底部的縐折會佔掉些許空間。因為開口太大了,封口時要仔細拉平再捲起來,不然還是會漏,有些背包底部較寬或形狀特殊,直接用55升防水袋打包的話,不但浪費不少打包空間,防水袋和背包間的空隙還會不斷積水漏水積水漏水。

中型:二三十升左右。有人用來裝睡袋,有人直放,有人橫放,決定什麼東西要放進去是個問題,不大不小的圓桶形狀在打包上也總是個困擾,橫也不是直也不是,封口捲起的部分會浪費不少打包空間。看個人習慣,跟大型防水袋一樣,買之前最好先借到試用看看。

小型:5到15公升,只能裝少量東西,但有時反而覺得最好用。我的單眼相機是裝在一小方型相機袋

腰包:稍貴。先考慮你要裝什麼,傻瓜相機?地圖?面紙?當一般腰包用時取物不方便,裡面濕後也不容易乾。

防水袋目前主要代表廠牌是Cascade Designs公司的SEAL LINE防水袋(此公司即是THERMO-A-REST充氣睡墊的製造商),其防水袋形式包括拉鍊式的、獨木舟用的、附肩帶腰帶的...等等,就材質而言可分四種:

基本型:如SEAL LINE的BAJA系列,登山友往年都只進這種。PVC覆層的纖維布,較厚,堅固、耐磨,但拿來做背包內的第二層打包,有時嫌太重了(55升800克,20升410克)。

尼龍:尼龍布內塗urethane防水層(類似一般雨衣、背包),較基本型貴,但重量只有一半多,外表面摩擦力小,打包時容易塞,內層要避免磨損。社內常見的防水腰包即是此材質。

Cordura:類似尼龍防水袋,但更輕,很貴。

透明:vinyl材質,覺得較不堅固,但取物尋物方便,萬一滲水可立刻發現處理。

其他:獨木舟用品商做的防水袋、防水盒,飛狼的小夾練封口腰包,另有應是台製的大防水袋,可當小背包用。

(LOWEPRO NOVA micro),背大背包時就掛胸前(勾在肩帶前方的環),溯溪時相機袋就塞進小防水袋提著走,相機袋的拉鍊也不用關,要照時打開防水袋手伸進去就拿出來,速度快不易錯失鏡頭。

密封盒、密封罐:

好用又不貴,超市或膠業行皆有售,檢查密封性。方的比圓的易打包。裝藥品、底片、相機、無線電等,做雙重保護,可放一個在背包頂蓋中,裝需要方便拿的東西。

防水盒:

美國鶶鵝牌為代表,又重又貴,除非是有數萬元的儀器、相機之類才會想用吧。

另據四季溯溪袁雲英小姐說,魚拓釣具店有不錯的防水盒可考慮。

背包:

考慮游泳後積水的問題

底部:打包時盡量塞實,否則水易積在空隙,下層拉鍊有延伸到底部的背包,可將拉鍊頭拉到最邊邊,水就容易從兩個拉鍊頭間流出。

側袋:可以拆就拆掉,可以收就收起來,不然上岸後重的會站不起來

頂袋及頂蓋內袋:調整前後角度也許會改善些,上岸後倒水

即可拍,潛水用即可拍:

一般即可拍和潛水即可拍都是泛焦式的免對焦鏡頭

底片受潮甚至泡水,並不一定會壞,請沖印店特別處理,很可能完全正常。

底片受潮後可能黏住無法回片,若回不了就不要硬捲,下山送相機店處理,

相機泡水後,切勿急著開機看有沒有壞,一開機反而短路就完了,電池拆下,下山修。

其他:

眼鏡帶、救生衣、蛙鞋、助泳器材、麻繩、膠帶、求生紙

打火機:

可去光華商場找電子點火、高溫噴射式的,這類打火機約要200

另可放一普通打火機在睡袋中保命。

~500元,雖然貴,但都可用加油站買的丁烷瓦斯罐補充,最重要的是泡水甩乾後立即能使用,有視窗能看見瓦斯存量的較佳。買回家後應先試其在泡水後之操作狀況。

睡袋:

可考慮犀牛的小中空纖維睡袋,加露宿袋使用,該款睡袋

1500~2000元。

PILE內套:

台製刷毛布料,約750元,配合露宿袋使用,不想帶睡袋又嫌PP內套不夠力時可考慮。但和一公斤中空纖維睡袋比起來,重量輕點,保暖差多,體積小不了多少。而犀牛牌外層有尼龍布的PILE內套,1.2公斤,重量和保暖都不如前者,較不適用。

睡墊:

泡棉睡墊在溪邊石頭地較鋁箔舒適,且耐磨損,可捲在身上當救生衣。鋁箔睡墊體積小,打包在背包內,不妨礙攀爬、吊背包。折衷可考慮將泡棉睡墊切成兩半,只帶半身,再加鋁箔睡墊使用。

雨衣:

太冷時就穿上保暖,不管下不下雨。Goretex並不見得比普通雨衣好用。太緊妨礙攀爬,太鬆水中阻力大。有些雨衣設計很不適合下水,如袖口用鬆緊帶的,會積水且阻力大,胸口太鬆也是(試試只扣扣子不拉拉鍊,排水較易),另也要注意口袋積水問題,不少Goretex衣的口袋很難倒水。

地圖處理:

靠貼膠帶防水需仔細封好邊緣,通常難免會漏。只用夾練袋則至少要包兩層。防水地圖袋很方便。

記錄紙筆:

有專用的防水紙,較貴。可用文具店賣的撕不破名片紙。或用不要的相片背面紀錄,相紙需先朝內對折,因印像面泡水後會有黏性。原子筆濕後難寫,2B鉛筆較適當。

吊帶:

常用的萬用吊帶Black Diamond BOD型。有另一款簡化的ALPINE BOD,更適合登山、溯溪及雪地,比前者少了腰帶絨布襯墊,減少吸水、結冰的問題,少了裝備環,背大背包時不會卡到腰帶不舒服,重量不到BOD的一半,價錢約900元。

另外PETZL有Caving及Canyon專用吊帶,但可能需郵購。

帶環:

長中短各一,用於行進時互相幫助,近距離拉人、掛東西。

浮水繩:

PP而非尼龍製,故能浮於水面。

(是動or靜態繩?)

傘帶:

鮮豔的暖色系在水中較清楚,二十米或再短一點是不錯的選擇,因六米或十米較少有獨立操作的能力。比主繩更常用、方便。每公尺傘帶未吸水時重約35g

 

差不多就是這樣也可以參考各大溯溪協會的標準裝備,感謝高雄市登山協會及台大登山社熱心提供。

溯溪鞋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om9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